企业不缴纳或拖延缴纳残保金,企业有什么风险?

发布时间:2025-04-30   点击率:1001次

北京市企业不缴纳或拖延缴纳残疾人就业保障金,企业有什么风险?下面由善鸽数字化残保金服务平台小编为您解读关于企业所关心的问题;如下:仅供参考

(一)法律责任风险

根据《残疾人就业条例》以及《残疾人就业保障金征收使用管理办法》等相关规定,用人单位未按规定缴纳保障金,首先由保障金征收机关提交财政部门。财政部门会先予以警告,并向用人单位发出《责令限期缴纳通知书》,责令其限期缴纳。若用人单位逾期仍不缴纳,除了要补缴欠缴的金额外,还应当自欠缴之日起,按日加收 5‰的滞纳金 。例如,某企业应缴纳残保金 100 万元,逾期一年未缴,那么产生的滞纳金高达 100 万 ×5‰×365 = 182.5 万元,这将极大增加企业的经济负担。

更为严重的是,如果企业在收到相关通知和催促后,仍拒不缴纳,被认定为故意拖欠,根据《财政违法行为处罚处分条例》等相关规定,企业将承担相应法律责任。情节严重的,甚至可能面临移送司法机关依法处理的后果,企业相关负责人也可能受到法律制裁。

(二)信用受损风险

在如今重视信用体系建设的社会环境下,企业的纳税信用以及社会责任履行情况都与信用评级紧密相关。不缴纳或拖延缴纳残保金,会对企业信用产生负面影响。目前,税务部门与其他政府部门之间信息共享程度不断提高,企业在残保金缴纳方面的不良记录可能会被纳入企业信用信息系统。

一旦企业信用受损,在政府招投标项目、银行贷款审批、与其他企业合作等诸多方面都会受到限制。比如,在银行贷款审批时,银行可能会因为企业存在残保金欠缴记录,认为其信用风险较高,从而拒绝贷款申请或者提高贷款利率;在参与政府招投标项目时,信用评级较低的企业可能会直接失去投标资格,或者在评标过程中因信用因素被扣分,降低中标几率。

(三)舆论与社会形象风险

随着社会对残疾人权益关注度的不断提升,企业在残疾人就业保障方面的表现也日益受到公众关注。若企业不缴纳或拖延缴纳残保金的行为被曝光,很容易引发社会舆论的负面评价。公众可能会认为企业缺乏社会责任感,不重视残疾人权益,这将对企业的品牌形象造成严重损害。

负面的社会形象不仅会影响现有客户对企业的信任度,导致客户流失,还会阻碍潜在客户与企业建立合作关系。对于一些注重企业社会责任形象的消费者来说,他们可能会因为企业在残保金问题上的不良表现,而拒绝购买该企业的产品或服务。例如,某知名企业因残保金缴纳问题被媒体曝光后,引发了消费者的抵制,导致其产品销量在一段时间内大幅下滑,企业声誉也受到了长期的负面影响。

 残保金问题.jpg


快速联系
联系方式

商务合作

17688766181

上班时间

周一到周五

全国服务热线

17688766181

客服微信
线